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激励全区在“抓发展、促振兴”生动实践中,坚定信心、重燃激情、提升能力、担当作为,真正干出气势、干出血性、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打造鞍山产业发展先行区,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市党代会确立的目标方向,“抓发展、促振兴”,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创新兴区、开放活区”不动摇,结合省市巡视巡察工作中梳理出的问题强力整治,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最具创新动力、产业张力、开放活力的鞍山产业发展先行区,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二、工作导向
坚持“工作必须有标杆、落实必须有标准、突破必须有标志”的“三个必须”工作导向,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作必须有标杆”。坚持目标导向,站位全市全省乃至国家大局,弄明白先进在哪里、标兵在干什么,搞清楚短板是什么、弱项怎么补,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物”,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定势思维,向榜样学习、朝目标追赶,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落实必须有标准”。坚持过程导向,把各项工作具体到一个个可量化、有节点、可考核的项目上,科学设定“规划图”“时间表”“施工图”,坚定不移地把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精做细做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
--“突破必须有标志”。坚持效果导向,把“三论”导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每个阶段都要有标志性成果,真正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
三、工作目标
--全力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到2025年,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12条重点产业链和4个产业集群的要求,突出钢铁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这四个主导产业,政策集成带来新机遇,经济发展催生新需求,产业融合渐成新常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成为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载体。
--全力实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25年,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钢铁及深加工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先进装备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现代服务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
--全力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到2025年,干部队伍的思考力、创新力、担当力、执行力不断提高,推动经开区弯道超车、开道追赶的势头更加强劲,干部队伍梯次配备结构合理、稳定持续,体制机制更加灵活。让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四、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制度创新升级、项目高质量发展、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三大专项行动”,打造鞍山产业发展先行区。
(一)实施“制度创新升级专项行动”,发挥园区的承载功能和牵动功能
1.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把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作为最大的环境供给,抢抓国家和省、市支持创建的政策机遇和有利契机,加快实现升档进位。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对标“鞍心”品牌建设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倡导痛快办事文化,持续打造助力企业成长的安商环境。全面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围绕清理政府有分歧拖欠款、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破解执行难等四个方面,列出清单、开展攻坚。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倒逼政务服务质效提升。
2.加速“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坚决破除行政化倾向,探路试水市场化发展路径,加快建立与市场化运营机制相匹配的“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运营机制,以市场化手段在国内外资本、科技成果、人才等资源要素与经开区产业、环境之间“架梁建桥”,当好市场化运行承接商和产业投资发展商。建设集团、专业招商、决策咨询全面推进改革,激发活力。
3.实施外资企业“外引内强”工程。立足“双循环”新格局,放大经开区作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区的政策优势,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用好“世博会”“辽洽会”等平台,精耕港台、拓展欧美、兼顾日韩,精准高效开展一批外资招商活动。全力推动京能国际分布式光伏发电、丹佛斯二期、维达纸业三期、韩国东昌等外资项目落地,实现外贸规模总量和发展质态持续提升。
4.放大改革成效和平台功能。巩固拓展“标准地”改革成果,从“小切口”做出“大经验”,把“试验田”变成“丰产田”。全面启动投资100亿元的碳材料产业园,推动产城融合、双鞍融合,打造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碳材料产业基地;发挥德科斯米尔等头部企业作用,激活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分期分步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持续增强生产要素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利用水平。
5.提升园区要素保障和载体能力建设。针对产业园区规划定位、创新平台、产业项目、体制机制、发展形象等方面逐个制定标准,健全以投资强度、单位能耗、亩产税收等指标为核心的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争取将周边园区纳入鞍山经济开发区的总体申报工作当中,以“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做大经开区的经济规模、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全面推进闲置土地、闲置楼宇、闲置厂房盘活工作,把这些闲置资产转化为新的增长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变废为宝设立开发投资基金,按照市场法则牵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园区“造血”功能。
(二)实施“项目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6.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依托鞍山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精品钢材出口基地),立足本地及周边地区铁矿、废钢资源,“补短拉长”钢铁产业链条,坚持走精特钢发展之路。以“双鞍融合”为引领,围绕鞍钢供应链抓园区企业配套能力,推动园区骨干支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与鞍钢错位发展,承接好鞍钢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推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抓好宝得钢铁公司产能置换项目的落地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立足输变电装备、石油装备、专用车等产业良好基础,推动产品更新迭代、开发新产品,对管理、生产、经营的全链条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结合中德产业园汽车制造集群的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聚焦高铁装备集群由轨道材料提供商向轨道基础件系统集成商转变,由车辆零部件供应商向车辆系统集成商转变。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项目引进,依托鞍钢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化工原材料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煤焦油深加工产业基础,完善优势化工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碳材料产业基地。鼓励中特、中钢、中唯炼焦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在沥青深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针状焦、有机功能材料、尼龙66等优势产品,拉动碳材料向精深发展。依托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紧盯氢能产业发展前沿,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资金,利用鞍钢焦炉煤气资源,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汽车流通产业发展壮大,充分释放《关于支持汽车流通行业发展的八条措施》的政策辐射力,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推动我区汽车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宝润二手车市升级改造,支持宋三台子观赏鱼市场、家和宠物市场等专业市场发展壮大,从线下走到线上,放大品牌效应,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7.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磁产业,加快推进磁动力产业园建设,发挥迈格纳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磁产业产业链,打造“中国磁谷”,全力推动迈格钠上市。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要抓手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园(深兰大厦)项目包装,围绕人工智能招引数据服务、计算力平台、深度学习等相关配套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区域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中心。
8.打通物流大通道。聚焦我市打造“一带一路”物流节点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经开区物流港。以德邻陆港为龙头,打造集仓储、物流、加工、金融、信息于一体的贸易中心。建设二台子钢铁小镇,打造东北最大钢铁物流集散地。抓好物流产业园(冷链)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壮大雨润农产品交易中心、凯兴冷藏物流交易中心、盛鑫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打造辽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以及规模最大、业态最先进的绿色、环保、安全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
9.发挥头部企业辐射作用。支持宝得钢铁、辽宁紫竹、福鞍控股、鞍山开炭、中钢热能等头部企业,推动电炉炼钢、基站角钢、燃气轮机、碳材料等项目建设。细致梳理头部企业所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名单,加大全链条扶持力度,提供“成长式陪伴”“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头部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终端产品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努力把一个个头部企业打造成一个个产业。
10.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按照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三类对象,建立企业动态库,开展专题培训、提供融资专项服务,推动头部企业突出主业,注重培育品牌,扩大有效投资,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关心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建立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推动政策、资源向高成长性骨干企业倾斜,培育更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支持发蓝钢带、钢峰风机等“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为“小巨人”企业,巩固和提升细分领域市场地位,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单项冠军企业。
11.打造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开展“招商引资互动年”活动和“三争取”工作,着眼“五大安全”“三篇大文章”,紧盯鞍钢和区内头部企业,持续谋划推进高质量项目,加速形成百亿开工项目、百亿储备项目、百亿产业集群的“三个百亿”工作态势,努力实现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跃升突破。对中钢新材料产业园、京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环保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实施“赛马”“晾晒”机制,做实项目谋划、前期审批、开工建设、入库纳统全链条、全过程的闭环式管理,强力推进项目开复工建设和达产达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进减量化增长,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四改”。
12.创新服务“双招双引”。强化招商引资没有局外人的工作理念,无论机关干部、市场主体、企业职工,专业招商+非专业招商相结合,强化以商招商,强化属地企业的主体作用,让“对外招、向上争”成为经开区的独特风景。大胆探索招商工作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建立“双招双引”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招商研究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地图,面向“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招商。支持一批带项目、带团队、带技术来经开区进行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问题,或创办科技型企业,让更多的人才、技术、项目、团队“带土移植”。发挥鞍山双创街的平台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产业短缺人才,以双创街、深兰大厦等为牵动,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为青年创业创造条件。
(三)实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专项行动”,激活干事创业动力源
13.实施干部本领提升工程。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四学习”为抓手,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学、分管领导示范学、机关干部全员学、立足实际创新学,结合“一刻钟微党课”“夜读”等活动,深学原著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强化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开设机关干部大讲堂,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走上台”围绕本职本岗谈认识、讲思路,“沉下去”围绕企业所急所需所盼讲发展、列举措,强化“经开区就是我们自己”“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意识。
14.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开展“摆擂台、赛贡献、识才俊”活动,围绕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招商引资、数字经济等实战课题,通过集中展示、分组拉练等方式,搭建比学赶超的竞赛平台,每季度就工作成效进行交流、展示、点评,业绩突出上“红榜”,排名靠后上“黑榜”,在全区形成不务虚名、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15.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创新成果论业绩,打破隐性台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干部,以挂职、调任、聘任等方式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干部到园区工作。把招商引资主战场、信访维稳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平台,真正将担当实干的猛将闯将干将选出来、用起来。切实解决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16.构建以工作绩效考核为导向的干部队伍管理机制。落实“档案封存、全员竞聘、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体制机制改革要求,中层以下干部档案封存后,全部以平等身份参加岗位聘任,被聘任人员实行任期制。全面落实开发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按照岗位绩效考核结果获得薪酬。进一步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明确建投集团市场竞争主体属性,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指标清晰合理、考核过程公开公平、考核结果运用有力的绩效激励机制。
17.真心真情关怀关爱干部。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及时主动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澄清正名。对患有重大疾病或家庭出现变故的干部及时给予组织温暖和关怀,落细落实住房公积金、工会福利、绩效奖金、医疗体检、职工假期等福利待遇。
18.切实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落实行动方案摆在头等重要位置,紧盯目标要求逐个逐项细化落实。要把打造鞍山产业先行区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健全先进典型通报和问责典型曝光制度,大力宣传在“抓发展、促振兴”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好标杆,放大正效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鞍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9日